處暑節(jié)氣民間習俗1:祭祖迎秋。處暑節(jié)氣前后的民俗大多都與祭祖及迎秋有關(guān)。處暑前后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民俗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者是“中元節(jié)”。處暑之后,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游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jié)。民間向來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說,其間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處暑節(jié)氣民間習俗2:放河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是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處暑節(jié)氣民間習俗3:開漁節(jié)。對于沿海漁民來說,處暑以后是漁業(yè)收獲的時節(jié)。在浙江省沿海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開漁節(jié),決定在東海休漁結(jié)束的那一天,舉行盛大的開漁儀式,歡送漁民開船出海。
處暑節(jié)氣民間習俗4:潑水。在日本,從大暑到處暑的一個月時間內(nèi),日本各地有組織潑水降溫的習俗。
處暑節(jié)氣民間習俗5:吃鴨子。老鴨味甘性涼,因此民間有處暑吃鴨子的傳統(tǒng),北京至今還保留著這一傳統(tǒng)。鴨肉味甘、咸、性涼,具有滋陰養(yǎng)胃、利水消腫的作用;烏骨鴨藥用價值更大,結(jié)核病患者可以減輕潮熱、咳嗽等癥;老母鴨能補虛滋陰,對久病體虛者或虛勞吐血者均有補益作用。
處暑節(jié)氣民間習俗6:吃龍眼配稀飯。老福州的生活習俗是,在處暑的時候要吃龍眼配稀飯,因為夏天的時候天氣比較熱,人體消耗了很多的熱量,吃龍眼能補充熱量。老一輩的吃法就是剝一碗龍眼,混著稀飯一起吃。
處暑節(jié)氣民間習俗7:煎藥茶。盛行于唐朝。每當處暑期間,家家戶戶有煎涼茶的習慣。先去藥店配制藥方,然后在家煎茶備飲,意謂入秋要吃點“苦”,在清熱、去火、消食、除肺熱等方面頗有好處。
處暑節(jié)氣民間習俗8:喝酸梅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市區(qū)街頭專門有賣酸梅湯的茶攤,故有“處暑酸梅湯,火氣全退光”的諺語。
處暑節(jié)氣民間習俗9:拜土地爺。處暑節(jié)氣正值農(nóng)作物收成時刻,農(nóng)家紛紛舉行各種儀式來拜謝土地爺。有的殺牲口到土地廟祭拜,有的把旗幡插到田中央表示感恩,還有的這一天從田里干活回家不洗腳,恐把到手的豐收洗掉。七月十五,民間還盛行祭祀土地和莊稼。將供品撒進田地。燒紙以后,再用剪成碎條的五色紙,纏繞在農(nóng)作物的穗子上。傳說可以避免冰雹襲擊,獲得大秋豐收。一些地方同時還要到后土廟進行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