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開州日報
隨著農村勞動力向二、三產業(yè)轉移,農田撂荒現(xiàn)象逐漸增多。去冬今春,在我縣出現(xiàn)了一種以服務抵租金的土地季節(jié)性流轉新模式,不但減少了撂荒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更是解決了農春耕生產的燃眉之急。
往年這個時候,臨江鎮(zhèn)明月村65歲的村民吳明菊忙得是不可開交,不是忙著除草翻地,就是花錢請人幫著引水耕田。然而這些天來,吳明菊老人一天到晚都是閑在家里,見到他的時候,他正在帶著孫子玩玩具,把孫子哄睡后,又去喂雞。吳明菊說:“我的田現(xiàn)在翻出來了,自己就栽秧,收成后孫昌武就做冬季這一季,種胡蘿卜和洋芋這些菜,這樣我們就能撿點便宜。”
吳明菊老人說的撿點便宜,其實說的就是,春耕生產如果請人犁田,一畝地要花150元,還要買肉打酒,一個戶下來至少得500元左右,但是現(xiàn)在自己不用勞作,也有人給他免費把田犁出來栽秧。而吳明菊老人說的孫昌武,就是在當地小有名氣的“全國種糧標兵”。
孫昌武告訴記者,栽種一季谷子收成后,土地就要空閑到第二年再栽,冬閑的時候就適合他來種植秋洋芋和蔬菜。孫昌武就跟有空閑地的農民協(xié)商,自己只做一季冬閑田,不影響他們種谷子,田地給孫昌武栽種了過后,他還會免費把田犁出來栽秧,農戶自然愿意,畢竟他們也節(jié)省了一筆費用。
去年,孫昌武就“撿回”農民的冬閑田,種了20多畝四季豆、80畝秋洋芋,沒想到才兩、三個月,100多畝冬閑田就賺了10多萬元,效益一點不比大春差。今年開春了,孫昌武就把土地翻耕引水后,交還給農民種水稻。
大戶以服務抵租金,開發(fā)冬閑田增產增收,廣大農戶減少勞務支出,不花一分錢、一點力氣順利進入春耕生產。這種土地季節(jié)性流轉新模式,既提高了土地復種次數,又實現(xiàn)了大戶和農民的雙贏。
(記者:張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