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瓜類蔬菜生產(chǎn)應從“作物一病蟲草害一環(huán)境”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出發(fā),綜合運用各種防治措施,創(chuàng)造不利于病蟲草害滋生和有利于各類天敵繁衍的環(huán)境條件,保持農(nóng)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平衡和生物多樣化,減少各類病蟲草害所造成的損失。采取綜合措施防控病蟲害,露地瓜類蔬菜全面應用殺蟲燈和性誘劑,設施瓜類蔬菜全面應用防蟲網(wǎng)、粘蟲板及夏季高溫悶棚消毒等生態(tài)栽培技術。
以下以黃瓜病蟲草害的綜合防治為例,其他瓜類可參考進行。
一、合理輪作
進行合理輪作,選擇3~5年未種過瓜類及茄果類蔬菜的田塊、棚室種植,可有效減少枯萎病、根結線蟲及白粉虱等病蟲源。
二、土地及棚室處理
消滅土壤中越冬病菌、蟲卵,入冬前灌大水,深翻土地,進行凍垡,可有效消滅土壤中有害病菌及害蟲。
三、種子處理
播種前對種子進行消毒處理??梢允褂媒N方式,還可以進行種子干熱處理。
四、嫁接育苗
可防止枯萎病等土傳病害的發(fā)生。嫁接苗定植,要注意埋土在嫁接口以下,以防止嫁接部位接觸土壤產(chǎn)生不定根而受到侵染。
五、培育壯苗
育苗床選擇未種過瓜類作物的地塊,或專門的育苗室。從未種植過瓜類作物和茄果類作物的地塊取土,加入腐熟有機肥配制營養(yǎng)土。夏季育苗,應在具有遮陽、防蟲設施的棚室內育苗。
六、田間管理
定植時,密度不可過大,以利于植株間通風透氣。栽培畦采用地膜覆蓋,可提高地溫,減少地面水分蒸發(fā),減少灌水次數(shù)。棚室內栽培,灌水以滴灌為好,或采用膜下暗灌,以降低空氣濕度。禁止大水漫灌。多施有機肥,增施磷、鉀肥,葉面補肥,可快速提高植株抗病力。設施栽培中,棚室要適時通風,降濕,在注意保溫的同時,降低棚室內濕度。及時進行植株調整,去掉底部子蔓,增加植株間通風透光性。根據(jù)植株長勢,控制結瓜數(shù),不多留瓜。
七、清潔田園
清潔栽培地塊前茬作物的殘體和田間雜草,進行焚燒或深埋,清理周圍環(huán)境。栽培期間及時清除田間雜草,整枝后的側蔓、老葉清理出棚室后掩埋,不為病蟲提供寄主,成為下一輪發(fā)生的侵染源。
八、日光消毒
秋季栽培前,可利用日光能進行土壤高溫消毒。
九、高溫悶棚
為提高悶棚效果和確保黃瓜安全,悶棚前一天最好灌水提高植株耐熱能力,溫度計一定要掛在龍頭處,秧蔓接觸到棚膜時一定要彎下龍頭,不可接觸棚膜。嚴格掌握悶棚溫度和時間。悶棚后要加強肥水管理,增強植株活力。
十、物理誘殺
1.張掛捕蟲板:利用有特殊色譜的板質,涂抹黏著劑,誘殺棚室內的蚜蟲、斑潛蠅、白粉虱等害蟲。也可鋪銀灰色地膜或張掛銀灰膜條進行避蚜。
2.張掛防蟲網(wǎng):在棚室的門口及通風口張掛40目防蟲網(wǎng),防止蚜蟲、白粉虱、斑潛蠅、薊馬等進入,從而減少由害蟲引起的病害。
3.安裝殺蟲燈:可利用頻振式殺蟲燈誘殺多種害蟲。
十一、生物防治
可在溫室內釋放天敵麗蚜小蜂控制白粉虱蟲口密度,宜采用病毒、線蟲、微生物活體制劑控制病蟲害。可采用除蟲菊素、苦參堿、印楝素等植物源農(nóng)藥防治蟲害。
1.魚藤酮防治瓜類蔬菜蚜蟲、菜青蟲、害螨、瓜實蠅、甘藍夜蛾、斜紋夜蛾、薊馬、黃曲條跳甲、黃守瓜等害蟲,對蚜蟲有效。
2.蛇床子素防治黃瓜白粉病。
3.瀏陽霉素防治紅蜘蛛及茶黃螨。
4.丁子香酚防治瓜類霜霉病、灰霉病、白粉病。
5.兒茶素預防黃瓜黑星病。
6.竹醋液促進黃瓜葉片、莖粗和株高的生長。
7.健根寶對黃瓜猝倒病、立枯病和枯萎病有效,主要在育苗、定植及坐果期使用。
8.木霉菌防治瓜類白粉病、炭疽病。
9.多抗霉素防治黃瓜霜霉病、白粉病。
10.寧南霉素防治黃瓜等瓜類白粉病。
11.枯草芽孢桿菌防治黃瓜灰霉病及白粉病。
12.核苷酸防治黃瓜霜霉病、炭疽病、白粉病。
此外,還可用春雷·王銅、高酯膜、武夷菌素、嘧啶核苷類抗生素等防治霜霉病、白粉病。用琥膠肥酸銅、氫氧化銅、波爾多液等預防細菌性病害。
雜草防治可參照有機茄果類蔬菜病蟲草害綜合防治
相關閱讀:
土流網(wǎng)溫馨提示:
更多相關農(nóng)業(yè)項目了解,請進入“土流網(wǎng)—農(nóng)業(yè)項目”欄目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