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江南晚報
上世紀80年代初,惠山堰橋在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中推行的“一包三改”如同一聲春雷,在中國農村改革歷程中寫下了濃重一筆。昨天,陽山在農村土地流轉工作中又有破冰之舉:北京信托有限公司與陽山桃園村集體土地承包經營權信托成功簽約,江蘇省內首單土地流轉信托項目落戶無錫。
進城的人多了,村中有的土地被拋荒,有的由老人耕種,這些土地產出的效益少之又少。陽山鎮(zhèn)是著名的桃鄉(xiāng),全鎮(zhèn)經濟主要以農業(yè)為主,如何提高土地經營效率、實現規(guī)模經營,保證村民能長期受益,是擺在陽山鎮(zhèn)政府面前的難題。最終他們探索出一條土地流轉新路――通過信托,以土地受益憑證規(guī)范和量化土地承包經營權,對土地常保承包經營權進行金融化改造,使得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證券化、資產化,保障農民長期受益,實現土地有效集中、良性流轉。
桃園村就土地信托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在全體村民代表同意后,昨天,北京信托公司與土地股份專業(yè)合作社正式簽訂了信托合同,并根據農戶土地確權證頒發(fā)了“土地受益憑證”。
北京信托高級信托經理沈佳迪介紹,流轉來的土地只用于水蜜桃種植,屆時將由水蜜桃專業(yè)合作社承包經營,成為規(guī)?;?、集約化的“水蜜桃種植工廠”,土地產出效益大大提高,村民可自愿加入“工廠”,成為農業(yè)工人。到那時,農民每年有固定的土地租金收入,還有在“工廠”種桃的工資性收入。同時,作為股東,當“工廠”盈利時,還可在經營收益中獲取20%的浮動收益。信托公司則通過租金收入、水蜜桃合作社經營收益等獲取收益。相比起以往農戶與水蜜桃合作社直接發(fā)生關系的流轉模式,北京信托作為第三方機構能夠發(fā)揮信息傳遞、中介服務、監(jiān)督和經營治理等職能作用,也做到了在穩(wěn)定承包權的基礎上,加速經營權流轉。“此次土地信托流轉將成為一個范本,會在其他地區(qū)推廣,根據各地情況不同,具體操作將進行微調,但流轉中‘土地所有權不變、土地用途不變’是我們的兩條底線。”沈佳迪說。
“此次陽山第一個試水土地流轉信托項目,是農村綜合改革的破冰之舉。”無錫市委農辦主任徐峰表示,通過以土地信托方式規(guī)范土地流轉,是在現存法律框架內進行的一項農村土地產權制度創(chuàng)新,能更好地實現農地集中和規(guī)?;洜I。“希望拿到的錢更多,也更有保障。”參加簽約儀式的桃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