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91在线,国产青榴社区91精品,天天看片天天av免费观看,污视频网站在线观看免费

資訊首頁 > 土地知識 > 國家地質公園

福建三明郊野國家地質公園的景區(qū)和特色

2016年10月24日 13:50來源:農業(yè)部點擊量:0

公園簡介

公園位于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區(qū)、三元區(qū)和沙縣范圍內,地處武夷山脈和戴云山脈之間。總面積47.67平方公里,屬中型地質公園,由大佑山和萬壽巖兩個園區(qū)組成。

公園是以大佑山白堊紀破火山地質地貌區(qū)為主體,兼有古人類遺址、巖溶地質地貌、花崗巖地質地貌以及人文景觀豐富、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良,集地學科考、科普宣傳、觀光攬勝于一體的綜合性地質公園。

主要景區(qū)

大佑山園區(qū)是地質公園核心景區(qū),面積為46.33平方公里,分為七仙洞景區(qū)、小佑山景區(qū)、大佑山景區(qū)、瑞云山景區(qū)共4個景區(qū)。園區(qū)內分布有集火山巖相、火山機構和火山地貌類型發(fā)育完整的大佑山破火山,巖溶發(fā)育系統(tǒng)完整的廊道式七仙洞巖溶洞穴以及低海拔發(fā)育的千姿百態(tài)水蝕花崗巖地貌。

萬壽巖園區(qū)面積為1.34平方公里,位于三明市三元區(qū)巖前鎮(zhèn)漁塘溪北岸。發(fā)現(xiàn)于1999年11月,總面積1200平方米,發(fā)掘面積400平方米,共出土800多件石制品、少量骨器和20多種哺乳類動物化石,年代分別為18萬年和2-3萬年。

遺址有靈峰洞和船帆洞兩個洞穴組成,其中靈峰洞發(fā)掘的人工石制品和動物化石,把古人類在福建生活的歷史提前了18萬年,填補了福建省考古學年代上的一段空白,也是華東地區(qū)第一洞穴型的舊石器時代早期遺址。船帆洞下文化層發(fā)現(xiàn)距今2萬年的人工石鋪地面,在全國尚屬首次,世界罕見,被譽為“南方周口店”。曾得到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同志的親自批示。該遺址被評為200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重要發(fā)現(xiàn)之首,2001年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列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和國家地質公園。

公園特色

1.七仙洞瑤池

瑤池是由溶洞底板上流動的連續(xù)性片狀流水中的碳酸鈣沉積,形成的大型邊石壩和鈣化池。鈣化池四周從洞壁溢出的滴水和流水沉積形成的石筍、石柱、石旗、石瀑布、石簾等鐘乳石琳瑯滿目,精彩紛呈。從池口外溢的池水,沿緩坡沉積次一級邊石壩和鈣化池,形成“石梯田”景觀。

2.七仙洞月亮灣

月亮灣是暗河沿石灰?guī)r斷裂、裂隙追蹤侵蝕,逐漸形成S形彎曲的河道,流水的側蝕作用,使溶洞頂板向河曲外側(侵蝕岸)弧形彎曲,側壁自上而下形成多級波狀邊槽。記錄了溶洞隨著地殼抬升,暗河逐級下切而逐層增高、加寬的發(fā)育過程。

3.七仙洞鎮(zhèn)園玉罄

鎮(zhèn)園玉罄暗河侵蝕石灰?guī)r山體形成溶洞,殘余在溶洞底板上兀立的孤立狀石灰?guī)r體,成為“溶洞石芽”。“鎮(zhèn)園玉罄”為溶洞石芽,高1.5m,寬1.2m,厚0.7m。以掌拍之,發(fā)出猶如鐘磬的悠揚之聲,故稱“玉罄”,是七仙洞的一大景觀。

4.瑞云山避邪洞

避邪洞是崩落到山麓的巨大火山巖崩塌巖塊堆疊架空形成的堆積穿洞,洞道迂回曲折、跌宕起伏。因位于瑞云洞山門之首,前人認為到瑞云洞進香禮佛、游覽觀光,穿過曲折清幽的穿洞,能消除憂愁煩惱,故稱“避邪洞”。

5.瑞云洞

瑞云洞位于瑞云山山凹部,海拔320m,為發(fā)育于凝灰?guī)r、含角礫凝灰?guī)r中的大型拱形洞,新月形的洞體。洞口如刀削斧劈的峭壁上鐫刻著“瑞云洞”、“有容”、“佛”、“油”、“米”、“柴”等宋、明、清摩崖石刻數處,為名山文化增添了不少秀色。洞內始建于宋代的木構廟宇佛道同堂,晨鐘暮鼓,香煙梟梟,千余年來香火鼎盛。

6.瑞云崖

瑞云崖壁立千仞的瑞云崖海拔約570m,為石泡流紋巖、凝灰?guī)r錐狀山峰沿NW向斷裂崩塌而成的近于等腰三角形的巨大崖壁,崖壁寬120m,高50m~60m。崖壁表面沿裂隙、節(jié)理產生凹片狀、凸片狀風化剝蝕和大氣降水流水侵蝕,形成凹凸起伏的流水沖蝕凹槽和石脊,將崖面雕鑿的似人狀物,形象萬千,壁上豆狀凝灰?guī)r、火山角礫巖、流紋巖等火山巖清晰可辨,成為一幅巨大的天然摩崖石刻,令人嘆服大自然的造化之功,是瑞云山最著名的標志性景觀。

7.萬壽巖船帆洞人工石鋪地面

人工石鋪地面這片面積約120m2的卵石層為3~2萬年前古人類為防止地面漬水、泥濘和方便活動,從洞外就近取材鋪設的“石鋪地面”,是古人類的一項創(chuàng)造性工程和寶貴的遺跡,彰顯古人類從被動適應居住環(huán)境到主動改造環(huán)境的智力與能力的進化,是晚期智人向現(xiàn)代人邁進的光輝里程碑。

8.獅子抱球柱狀節(jié)理

獅子抱球柱狀節(jié)理形成柱狀節(jié)理的巖性主要為流紋質熔結凝灰?guī)r。其中大佑山西南側坡壁上柱狀節(jié)理最為發(fā)育,形成規(guī)模巨大、陡峭挺拔的柱狀節(jié)理崖。柱狀節(jié)理所形成的石柱主要呈四邊形和六邊形,直徑一般0.4m~2m。遠望縱面上的柱狀節(jié)理,整齊、雄偉、壯觀平面上看柱狀節(jié)理,讓人感覺自然之偉大、人之渺小。

9.萬壽巖

萬壽巖是兀立在巖前盆地的一座石灰?guī)r孤峰,發(fā)育多層溶洞。盆地東、北為低山丘陵環(huán)繞,西南流淌著水寬流緩的漁塘溪。依山傍水的孤峰,曲折幽深的溶洞,郁郁蔥蔥的植被,是古人類理想的居住地。早在18~2萬年前的舊石器時期,遠古人類曾在此擇洞而居、生息繁衍。

10.大佑山陽關三疊

陽關三疊一座頂部平直、四周陡峭的大型石墻,長約100m,高約60m。經風化和大氣降水侵蝕,石墻西側崖壁被切穿,形成2個高大的石柱(依崖柱),大石墻縮短成為寬約70m的小石墻。風化剝蝕和流水侵蝕形成的流水侵蝕凹槽將石墻南面平整的崖壁切割成一條條凹凸相間的石槽與石脊,宛如一根根頂天立地的巨大石柱,石墻如同蒼老而雄偉的古羅馬建筑。凹凸有致的石槽與石脊在陽光的照射下,重重疊疊的陽光呈現(xiàn)出明暗波折變化,故稱“陽關三疊”。

11.際巖峽谷

際巖峽谷受區(qū)域構造及火山構造控制,大佑山的火山巖環(huán)狀、放射狀斷裂構造發(fā)育,火山巖中發(fā)育多組相互交切的斷裂、裂隙和節(jié)理,它們縱橫交錯構成復雜的斷裂系統(tǒng),地表水沿裂隙曲折追蹤,侵蝕下切,形成谷壁陡直,谷底高低不平,谷內寬十余米至百余米,橫切面呈“V”型或“U”型峽谷。

12.大佑山“定海神針”

大佑山“定海神針”為火山巖體坡面沿NW向和NE向二組節(jié)理風化、崩塌而形成的一個巍峨挺立,氣勢磅礴的崖陡、頂斜的火山巖石柱。柱體高約100m,寬約30m,厚約20m。遠而觀之,如同凌空屹立的擎天巨柱,故又稱“凌霄柱”。

13.大佑山百柱崖

百柱崖石脊突顯的大佑山百柱崖為巨大的火山巖大崖壁,經片狀風化剝蝕和大氣降水匯聚的流水侵蝕,在崖面上形成凹凸有致的流水侵蝕凹槽和與之相間的圓弧形突起的石脊,遠而觀之,參差錯落、排列有序的石槽與石脊,仿佛一根根拔地而起的巨大石柱鑲嵌在壁立千仞的崖壁上,形成一種特殊的火山巖崖壁景觀。

若侵犯版權 請來電0731-89821133告知刪除

85%的人還看了
你可能也愛看
附近熱門土地
最新資訊
查看更多資訊
加載中...
火熱
招募中
城市
姓名

下載土流APP

獲取一手地塊信息

小土給您發(fā)了元的新用戶紅包
距離領取結束時間還剩
-
-
-
恭喜獲得土流紅包
0
已存入您土流APP的賬戶券包
您可下載app進行查看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