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小麥中后期田間管理的指導思想是“水肥調(diào)控,穗大粒多,預防冷害,防止倒伏,綠色植保,防病治蟲”。各地要因地因苗制宜,突出分類指導,切實抓好以下管理措施的落實。
一、施好拔節(jié)肥,澆好拔節(jié)水
目前我省魯東、魯中及魯北等部分地區(qū)小麥尚處在起身拔節(jié)初期,魯南、魯西南大部分地區(qū)小麥處于拔節(jié)初中期,是肥水管理的關鍵時期。因此,對前期沒有進行春季肥水管理的一、二類麥田,或者早春進行過返青期追肥但追肥量不夠的麥田,均應在拔節(jié)期追肥澆水。但拔節(jié)期肥水管理要做到因地因苗制宜。對地力水平一般、群體偏弱的麥田,可肥水早攻,在拔節(jié)初期進行肥水管理,以促弱轉(zhuǎn)壯;對地力水平較好、群體適宜的麥田,要在拔節(jié)中期追肥澆水;對地力水平較好、群體偏大的旺長麥田,要盡量肥水后移,在拔節(jié)后期追肥澆水,以控旺促壯。一般畝追尿素15公斤左右。群體較大的高產(chǎn)地塊,要在追施氮肥的同時,畝追鉀肥6~12公斤,以防倒增產(chǎn)。追肥時要注意將肥料開溝深施,杜絕撒施,以提高肥效。
二、因地制宜,酌情澆好揚花灌漿水
小麥開花至成熟期的耗水量約占整個生育期耗水總量的四分之一,需要通過灌溉滿足供應。干旱不僅會影響抽穗、開花期,還會影響穗粒數(shù)。所以,小麥開花期至開花后10天左右,應適時澆好開花灌漿水,以保證小麥籽粒正常灌漿,同時還可改善田間小氣候,抵御干熱風的危害,提高籽粒飽滿度,增加粒重。此期澆水應特別關注天氣變化,不要在風雨天氣澆水,以防倒伏。
三、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做好“倒春寒”的預防和補救
近些年來,我省小麥在拔節(jié)期以后常會發(fā)生倒春寒凍害(冷害),減少小麥結實粒數(shù),降低產(chǎn)量。因此,各地要提前制定防控“倒春寒”災害預案,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在降溫之前及時澆水,可以提高小麥植株下部的溫度,可防御早春凍害。若一旦發(fā)生凍害,要及時施肥澆水補救。小麥是具有分蘗特性的作物,遭受凍害的麥田不會將全部分蘗凍死,只要加強管理,促進下部小分蘗成穗,仍可獲得好的收成。發(fā)生倒春寒凍害的補救措施:一是抓緊時間,追施肥料和澆水。對遭受凍害的麥田,根據(jù)受害程度,抓緊時間追施速效化肥,一般每畝追施尿素5~10公斤,接著澆水;二是葉面噴施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葉面噴施植物細胞膜穩(wěn)態(tài)劑、復硝酚鈉等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可促進中、小分蘗的迅速生長和潛伏芽的快發(fā),明顯增加小麥成穗數(shù)和千粒重,顯著增加小麥產(chǎn)量。
四、搞好預測預報,綠色防控病蟲害
小麥中后期,尤其穗期是病蟲害集中發(fā)生盛期,若控制不力,將給小麥產(chǎn)量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各地要切實搞好預測預報工作,根據(jù)當?shù)夭∠x害的發(fā)生特點和趨勢,進行科學防治。要增強綠色植保理念,科學選用高效低毒的殺蟲殺菌劑。
小麥中后期病蟲害主要有麥蚜、麥蜘蛛、吸漿蟲、赤霉病、白粉病、銹病等。防治小麥紅蜘蛛,可每畝用5%阿維菌素懸浮劑8克對水適量噴霧,也可選用15%噠螨酮乳油2000~3000倍液;防治小麥吸漿蟲,可在小麥抽穗至揚花初期的成蟲發(fā)生盛期,畝用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劑11克對水噴霧,兼治一代棉鈴蟲;穗蚜可每畝用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10克,或70%吡蟲啉水分散粒劑4克對水噴霧,還可兼治灰飛虱。白粉病、銹病可用20%三唑酮乳油每畝50~75毫升噴霧防治或30%苯甲.丙環(huán)唑乳油1000~1200倍噴霧防治;葉枯病和穎枯病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每畝75~100克噴霧防治,也可用18.7%楊彩殺菌劑噴霧防治。
今年我省小麥赤霉病發(fā)病風險高,要高度重視赤霉病的防控工作。赤霉病要以預防為主,要堅持“主動出擊、見花打藥”的原則,抓住小麥抽穗揚花這一關鍵時期,全面噴施對路藥劑進行保護和治療,減輕病害發(fā)生程度。在小麥抽穗至揚花期遇有陰雨、結露或者多霧天氣且持續(xù)2天以上時,要抓住小麥揚花初期的關鍵時期主動施藥預防,做到揚花一塊防治一塊。對高危地區(qū)的高感品種,首次施藥時間可提前至破口抽穗期?;蛘咴谛←湷樗脒_到70%、小穗護穎未張開前,進行首次噴藥預防,并在小麥揚花期再次噴藥。藥劑可選用25%氰烯菌酯懸浮劑每畝150克,或者25%咪鮮胺乳油每畝15克,或者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每畝100克,或者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45%咪鮮胺1∶1比例混合每畝40~50克,對水后對準小麥穗部均勻噴霧。如果施藥后3~6小時內(nèi)遇雨,雨后應及時補治。如遇連陰天氣,應趕在下雨前施藥。如雨前未及施藥,應在雨停麥穗稍晾干時抓緊補噴。
小麥“一噴三防”技術是小麥后期防病、防蟲、防干熱風,增加粒重、提高單產(chǎn)的關鍵措施,也是防災、減災、增產(chǎn)最直接、最簡便、最有效的措施,各地要加強“一噴三防”技術的宣傳工作,引導農(nóng)民逐步將應用該技術變?yōu)樽杂X行為。
五、采取綜合措施,搞好后期倒伏的預防和補救
由于我省前期旺長面積比例偏高,后期麥田大面積倒伏的風險較大。因此,各地一定要高度重視麥田后期倒伏的預防工作。首先,要通過肥水調(diào)控防倒伏。群體較大麥田肥水管理時間要盡量后移,加快分蘗兩極分化速度,通過改善群體通風透光狀況提高植株抗倒伏能力。其次,要注意灌漿期澆水時間。最好在無風或微風時澆水,遇大風天氣要停止?jié)菜?/p>
對于一旦發(fā)生倒伏的麥田,要采取以下措施進行補救:一是不扶不綁,順其自然。小麥倒伏一般都是順勢自然向后倒伏,麥穗、穗莖和上部的1~2片葉都露在表面,由于植株都有自動調(diào)節(jié)作用,因此小麥倒伏3~5天后,葉片和穗軸會自然翹起,特別是倒伏不太嚴重的麥田,植株自動調(diào)節(jié)能力更強。也可在雨后人工用竹桿輕輕抖落莖葉上的水珠,減輕壓力助其抬頭。這樣不扶不綁,仍能自動直立起來,使麥穗、莖、葉在空間排列達到合理分布。因此小麥倒伏后不論倒伏程度如何都不要人工綁扶或采取其它人工輔助措施。若人工綁扶或采取其它人工輔助措施,會再次造成莖稈損傷或二次折斷,減產(chǎn)幅度更大。倒伏程度為傾斜的對產(chǎn)量影響較輕,也不影響機收,但收獲方向要與倒伏方向相反;倒伏程度為平鋪地面的可以在機械收獲前1天,用杈挑秸稈,使其離開地面,有助于機收。二是噴藥防病害,減輕倒伏病害次生危害。小麥倒伏后特別是平鋪倒伏的麥田為白粉病等喜濕性病菌繁殖侵染提供了理想場所,小麥倒伏后往往白粉病發(fā)生嚴重。因此對倒伏麥田要及早噴施粉銹寧等殺菌劑,抑制病菌大量繁殖,有效控制倒伏小麥白粉病的發(fā)生程度,減輕倒伏病害次生危害。三是噴肥防早衰,減輕倒伏早衰次生危害。小麥倒伏后秸稈和根系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秸稈輸送功能和根系吸收功能都有所下降,要結合噴藥混噴速效NPK化肥,為穗光合、穗下節(jié)間光合和葉光合提供營養(yǎng),增加粒重,減輕倒伏早衰次生危害。噴施濃度一般為磷酸二氫鉀0.2%~0.3%,尿素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