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相關文件規(guī)定,廣東省農業(yè)廳針對晚稻氣候和晚稻生產特點,提出晚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指導意見。主要分為機插秧、機直播兩種模式。下面是文件主要內容。
粵農辦〔2017〕396號
關于印發(fā)《廣東省晚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指導意見(試行)》的通知
各地級以上市農業(yè)局:
按照農業(yè)部農機化司的有關部署,為推進我省“補短板促機插提升水稻生產機械化水平”活動開展,我廳研究制定了《廣東省晚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指導意見(試行)》,現印發(fā)給你們,請根據實際,完善細化并及時發(fā)布“本地化”的技術指導意見,供各縣(市、區(qū))參考應用。
廣東省農業(yè)廳辦公室
2017年7月19日
公開方式:主動公開
廣東省晚稻生產全程機械化
技術指導意見
(試行)
根據我廳《關于開展“補短板促機插提升水稻生產機械化水平”活動的通知》(粵農函﹝2017﹞234號)有關要求,針對晚稻氣候和晚稻生產特點,提出我省晚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指導意見。主要分為機插秧、機直播兩種模式。
第一部分機插秧模式
一、整地準備
(一)質量要求
水稻機插前耕整地質量要求做到“平整、潔凈、細碎、沉實”。耕整深度均勻一致,田塊平整,地表高低落差不大于3cm;田面潔凈,無殘茬、無雜草、無雜物、無浮渣等;土層下碎上糊,上爛下實;田面泥漿沉實達到泥水分清,沉實而不板結,機械作業(yè)時不陷機、不壅泥。
(二)耕作模式與機具選擇
提倡機械化秸稈還田。移栽前1周左右整田,采用旋耕,深度10~15cm,達到秸稈還田、埋茬覆蓋。之后,在移栽前2-3天(根據土質沉實時間),用旋耕機及平地機等起漿平整田面,沉田后達到機插前耕整地質量要求。耕整后的大田必須進行適度沉實之后方可進行機插秧,一般沙質土沉實1天,沙壤土沉實2~3天,黏質土沉實4天。丘陵山區(qū)可采用小型拖拉機匹配相應的旋耕機或犁整田。在泥腳較深的稻田,提倡用橡膠履帶拖拉機配套旋耕機、反轉旋耕滅茬機等機具進行整地作業(yè),做到田面平整,泥漿沉實后及時機插。
旋耕應結合施用有機肥及其他基肥,使肥料翻埋入土,或與土層混合。
二、播種育秧
(一)品種選擇
根據當地生態(tài)條件、種植制度、種植季節(jié)、生產模式等選擇生育期適宜、優(yōu)質、高產、穩(wěn)產、發(fā)芽率和分蘗力較強的適于機插的水稻品種??刹捎蔑L選、清水選或鹽水選(鹽水比重為1.06~1.12)方式選種,去除癟粒和帶枝梗的谷稈雜物。鹽水選種后應立即用清水淘洗,清除谷殼外鹽份。在浸種前要進行種子發(fā)芽試驗,發(fā)芽率達90%以上,發(fā)芽勢達85%以上,按常規(guī)的浸種催芽技術浸種催芽。
(二)育秧模式
各地要根據稻作方式選擇適宜的機插育秧模式,大力推廣壯秧劑拌土、基質替代床土、機械化浸種、催芽、育秧流水線播種等育秧技術,全面提高秧苗素質和育秧效率,盡可能集中育秧、規(guī)范操作、集中管理、標準生產。
規(guī)?;杏硪龊脵C械化集中催芽、精量播種、暗化出苗、苗期水肥藥管理,提供規(guī)格化秧苗;集中育秧要科學布局,經濟適用,規(guī)模適度,便于統(tǒng)一管理和方便取秧、運秧。
晚造宜采用大田煉苗,并做好遮陽管理,可選用遮陽率為45%的遮陽網,避免曬傷秧苗。如采用大棚育秧也要做好遮陽和通風管理,控制棚內溫度。
適宜機插秧的壯秧標準應該是根系發(fā)達、苗高適宜、莖部粗壯、葉挺色綠、青秀無病、均勻整齊。根系短、白、粗、多,盤結牢固,提起不散。晚稻葉齡3.0~3.5葉,苗高12~18cm,秧齡12~15天。移栽后發(fā)根力、抗逆性強,能夠早扎根、早活棵、早發(fā)苗。
(三)苗床準備
選擇排灌與運秧方便、地力中上、便于管理、土質松軟的非砂質土水田做秧田(或大棚苗床)。按照秧田與大田1:80~100的比例備足秧田。選用適宜本地區(qū)及栽插季節(jié)的水稻育秧基質或床土育秧,育秧基質和旱育秧床土要求調酸、培肥和清毒,晚稻育秧土要求pH值在4.5~6.0,不超過6.5。有條件地區(qū)提倡育秧基質育秧。若采取大田秧池育秧,播種前一周旋耕起漿,按照“上糊下松、溝深面平、肥足草凈、軟硬適中”的畦面標準,2-4天后對秧田開溝作畦,以確保良好的通氣性、透水性,提高秧苗的抗低溫冷害能力。秧畦寬1.3m~1.4m,平整光滑;秧溝寬0.60m~0.70m(即2m包溝),深0.15m~0.20m;四周開圍溝,圍溝略深,確保水系暢通。
(四)適期播種
播種前做好曬種、脫芒、選種、藥劑浸種和催芽等處理工作。根據水稻機插時間確定適期播種,晚造一般于7月上旬播種,秧齡12~15天,如需要進行冬種生產的需根據晚稻品種收獲時間及冬種作物種植時間等計算好播種期。提倡用浸種催芽機集中浸種催芽,根據機械設備和種子發(fā)芽要求設置好溫度等各項指標,催芽做到“快、齊、勻、壯”。
育秧盡可能采用機械化精量播種,可選用育秧播種流水線;田間泥漿育秧可采用田間精密播種器播種。有條件地區(qū)提倡流水線播種,直接完成裝土、灑水(包括消毒、施肥)、精密播種、覆蓋表土。根據插秧機栽插行距選擇相應規(guī)格秧盤,一般寬行(30cm行距)畝播育秧盤15-20個,切忌使用無孔秧盤育秧。秧盤播種灑水須達到秧盤的底土濕潤,且表面無積水,盤底無滴水,播種覆土后能濕透床土。播前做好機械調試,確定適宜種子播種量、底土量和覆土量,秧盤底土厚度一般2.2~2.5cm,覆土厚度0.3~0.6cm,要求覆土均勻、不露籽。
播種量根據品種類型、季節(jié)和秧盤規(guī)格確定。常規(guī)稻種子其千粒重16~17g的品種,畝用種量1.5~1.65㎏,千粒重18~20g的品種畝用種量1.7~1.9㎏;雜交稻的播種量按種子說明書要求來確定,畝用種量一般為1.1~1.7㎏;盤播芽谷70~100g。播種要求準確、均勻、不重不漏。
(五)秧苗管理
在秧苗生長期間,保持秧板土壤濕潤和供氧充足。如遇高溫,應及時蓋遮陽網,防止曬傷。2葉期后淺灌為主,保持土壤濕潤,不留水層,以水控苗,防止徒長。移栽前5~6天,控濕煉苗,天晴灌半溝水蹲苗,或放水煉苗,促進秧苗盤根成毯,增加秧塊盤結力,便于卷取秧苗、運輸和機插。2葉1心時每畝施用尿素2公斤作為斷奶肥,移栽前3~5天每畝追施尿素2.5~3公斤作“送嫁肥”。
加強苗期病蟲害防治,尤其是立枯病和惡苗病的防治。秧苗見綠后根據機插秧齡和品種噴施生長調節(jié)劑控制生長,一般可用300ppm多效唑溶液每畝配水30公斤均勻噴施(可根據不同型號藥劑的產品說明書進行配制和施用)。移栽前對秧苗噴施一次對口農藥,做到帶藥栽插,以便有效控制大田活棵返青期的病蟲害。
(六)秧苗要求
適宜機插秧的秧苗應根系發(fā)達、苗高適宜、莖部粗壯、葉挺色綠、均勻整齊,秧根盤結不散。晚稻葉齡3.0~3.5葉,苗高15~18cm,秧齡12~15天。
三、機械插秧
(一)秧苗準備
根據機插時間和進度安排起秧時間,要求隨運隨栽。秧盤起秧時,先拉斷穿過盤底滲水孔的少量根系,連盤帶秧一并提起,再平放,然后小心卷苗脫盤,提倡采用秧苗托盤及運秧架運秧。秧苗運至田頭時應隨即卸下平放,使秧苗自然舒展;做到隨起隨運隨插,盡量減少秧塊搬動次數,避免運送過程中擠、壓傷秧苗、秧塊變形及折斷秧苗。運到田間的待插秧苗,嚴防烈日照曬傷苗,應采取遮蔭措施防止秧苗失水枯萎。
(二)機械準備
插秧前應先檢查調試插秧機,調整插秧機的栽插株距、取秧量、深度,轉動部件要加注潤滑油,并進行5~10分鐘的空運轉,要求插秧機各運行部件轉動靈活,無碰撞卡滯現象,以確保插秧機能夠正常工作。裝秧苗前須將秧箱移動到導軌的一端,再裝秧苗,避免漏插。秧塊要緊貼秧箱,不拱起,兩片秧塊接頭處要對齊,不留間隙,必要時秧塊與秧箱間要灑水潤滑秧箱面板,使秧塊下滑順暢。
(三)機插要求
根據水稻品種、栽插季節(jié)、秧盤選擇適宜類型的插秧機,有條件的地區(qū)提倡采用高速插秧機作業(yè),提高工效和栽插質量。機插要求插苗均勻,深淺一致,一般漏插率≤5%,傷秧率≤4%,漂秧率≤3%,插秧深度在1~2cm,以淺栽為宜,提高低節(jié)位分蘗。
根據水稻品種、栽插季節(jié)、插秧機選擇適宜種植密度。水稻種植一般常規(guī)稻要求畝插18~20個育秧盤的秧苗,每畝大田栽插基本苗1.5~1.8萬穴(每穴苗數3~5株);雜交稻要求畝插15~16個育秧盤的秧苗,每畝大田栽插基本苗1.5~1.8萬穴(每穴苗數1~3株);超級稻機插每穴1~2株。
四、田間管理
(一)合理施肥
根據水稻目標產量及稻田土壤肥力,結合配方施肥要求,合理制定施肥量,培育高產群體。提倡增施有機肥,氮磷鉀肥配合。各地區(qū)施肥量根據本地區(qū)土壤肥力狀況、目標產量和品種類型確定(參考施肥量見表1)。一般有機肥料和磷肥用作基肥,在整地前可采用機械撒肥機等施肥機具施入,經耕(旋)耙施入土中。鉀肥按基肥和穗肥各50%施用;氮肥按基肥50%、分蘗肥30%、穗肥20%比例施用。
表1晚稻不同土壤地力水平推薦施肥量(公斤/畝)
土壤地力水平純氮(N)磷肥(P2O5)鉀肥(K2O)
低10-123.5-3.98-10
中8.0~10.03~3.57.0~8.0
高6-82.5-3.05-7
(二)水分管理
采用淺濕干灌溉模式。機插后活棵返青期一般保持1~3cm淺水,秸稈還田田塊在栽后2個葉齡期內應有2~3次露田,以利還田秸稈在腐解過程中產生的有害氣體的釋放;之后結合施分蘗肥建立2~3cm淺水層。全田莖蘗數達到預期穗數80%左右時,采用稻田開溝機開溝,及時排水擱田;通過多次輕擱,使土壤沉實不陷腳,葉片挺起,葉色顯黃。拔節(jié)后淺水層間歇灌溉,促進根系生長,控制基部節(jié)間長度和株高,使株型挺拔、抗倒,改善受光姿態(tài)。開花結實期采用淺濕灌溉,保持植株較多的活根數及綠葉數,植株活熟到老,提高結實率與粒重。
(三)病蟲草害防治
草害防治:在機插前1周內結合整地,施除草劑一次性封閉滅草,施藥后保水3~4天。機插后1周內根據雜草種類結合施肥施除草劑,施藥時水層3~5cm,保水3~4天;有條件的地區(qū)在機插后2周采用機械中耕除草,除草時要求保持水層3~5cm。
病蟲害防治:根據病蟲測報,對癥下藥,控制病蟲害發(fā)生。提倡高效、低毒和精準施藥,減少污染。可采用車載式、擔架式及噴桿式植保機械裝備,有條件地區(qū)建議無人植保機防治稻瘟病等病蟲害,實行“統(tǒng)防統(tǒng)治”。
針對不同經營規(guī)模、不同地塊大小,因地制宜地采用車載式、擔架式、噴桿式或無人機等高效植保機械。連片成方的規(guī)模種植,可采用自走式高地隙高效植保機械及飛機進行統(tǒng)防統(tǒng)治;丘陵山區(qū)及分散小地塊,自走式植保機械下田困難、頻繁調頭輪轍壓苗,可選用小型無人機或擔架式高效植保機械。
五、適時收獲
(一)收獲時間
當水稻多數稻穗變黃,秈稻90%以上籽粒轉黃時即可進行機械收獲,防止割青。根據不同地塊選擇合適的收獲機械,選擇晴好天氣,及時收割。聯合收獲應在露水基本消失后作業(yè);分段收獲應在完熟前4~5天收割,適時脫粒。
(二)機具準備
建議選用帶莖稈切碎和拋灑裝置的收獲機作業(yè),便于秸稈還田和埋茬。作業(yè)前要檢查調試機械,對收獲機具進行檢查、調整和保養(yǎng),保證機械技術狀態(tài)良好。同時,做好清除田間異物、根據收割方式開出作業(yè)前收割道等準備工作。
(三)技術要求
提倡用帶莖稈切碎裝置的全喂入收割機或半喂入聯合收割機,留茬高度不超過10cm。
全喂入水稻聯合收割機總損失率≤3%,破碎率≤2%;半喂入水稻聯合收割機總損失率≤2.5%,破碎率≤0.5%;割曬機收割的水稻要求鋪放整齊、位置正確、無漏割,損失率<1%;脫粒機脫凈率>99%,破碎率<1%;脫揚機清潔率>98%。
六、秸稈處理
(一)技術要點
在晚稻收獲時,使用半喂入聯合收割機自帶的秸稈切碎裝置或加裝秸稈切碎裝置的全喂入聯合收割機收獲,并將切碎的秸稈均勻拋撒于田中。
(二)機具選配
用于晚稻秸稈還田的機具可選用與大中型拖拉機配套的反轉旋耕滅茬機、旋耕機、水田埋草旋耕機、水田耙、平田機等。
七、機械烘干
(一)技術要點
稻谷收獲后應及時用谷物烘干機烘干或晾曬至標準含水量(秈稻13.5%,粳稻14.5%)。稻谷烘干前應進行除芒及初清,除芒率應大于85%,含雜率不大于2%,不得有長莖桿、麻袋繩、聚乙烯薄膜等雜物。進行烘干前需測定稻谷的原始含水率,同一批烘干的稻谷含水率差異不大于2%,含水率差異大的稻谷應分別進行烘干。
(二)機具選配
谷物烘干機根據烘干批次、生產規(guī)模配置,一般選用低溫循環(huán)式烘干機。建議使用熱泵式或生物質為熱源烘干機,烘干溫度最高一般不能超55℃。
烘干車間的選址要鄰近糧食主產區(qū)、交通便利、遠離濕度大的地區(qū),且常年有足夠的糧食進行烘干,使烘干機械保持相對均衡生產,以便實現規(guī)模效益。
第二部分機直播模式
一、整地準備
(一)質量要求
參考水稻機插整地質量要求。
(二)耕作模式與機具選擇
可參考水稻機插耕作模式與機具選擇,水稻直播在整地以后一般可配套激光平地機或水田平(耙)田機進行平整,以確保田塊的高低落差符合機播要求,一般高低落差不大于3cm。
二、播種
(一)品種選擇
無特殊要求,可參考機插部分內容。
(二)浸種催芽
以計劃播種日為基準,應提前1~2天浸種。稻種處理不宜提前過早,否則,稻種處理好了,機器還要等1天,會造成長芽使機器不能播種。
稻種處理應按機器播種計劃,按日分批處理。每次處理的數量應以機器日播種總量確定。如:單機日播70畝,每畝播種量為4千克,則每次處理稻種的數量為280千克(干種),以此類推。
用藥劑浸種:按每4千克稻種1包菌蟲清藥粉的比例,將藥粉倒入清水攪拌均勻,然后將稻種倒入浸種用的容器內再拌均勻,以防水稻惡苗病。同時,撈出漂浮在水面的秕谷、雜余。浸種時,要求水面保持高出稻種6~7cm,氣溫在25度以下浸48小時,氣溫在25度以上浸36~40小時。一直浸至水層面有“泡泡”(稻種吸足水份的標志)出現。此時,應把種子撈出來進行保溫催芽。
人工保溫催芽:把撈出的種子裝進編織袋(俗稱“蛇皮袋”),每袋至八分滿為好。扎緊袋口后集中室內堆放,用薄膜覆蓋,使種子的自發(fā)溫度持續(xù)上升。檢查稻種是否發(fā)芽,如果芽催出50%左右,即可把種子倒出來,在室內晾干。
催芽要求:要控制牙長不超過2mm,催芽后期要勤加檢查。
晾干:把經過保溫催芽后的種子在室內平鋪晾干,堆層不超過10cm。室內晾干時間一般需要17~20小時。在整個晾干過程中,請不要澆水,防止牙長超過2mm。
晾干要求:用手抓一把稻種,松手后能全部自然落下。粘手的稻種同樣會粘住排種器而導致不能播種。
為確保稻種干凈,建議對稻種進行篩選。未經處理的稻種,用6目的篩子進行篩選;已經處理晾干的稻種,用4目的篩子過篩,把混在稻種里的雜物篩選掉。
三、機械播種
(一)稻種準備
根據直播稻的品種特性、茬口(早、中、晚稻)和當地氣溫確定播期。播種時應保持田面濕潤,無積水。按照品種特性、基本苗要求、播期和田間成苗率計算播量與調整穴距,以保證每畝的基本苗。
畝播種量:畝播種量取決于單穴播種量(稻種粒數)、播種密度和稻種的千粒重。正常播種時,常規(guī)稻播種量在每畝4千克左右,雜交稻在3千克左右。
單穴播種量:機器上設定有大小兩套窩眼,請根據水稻品種特性進行調整。大窩眼:每穴7~9粒,適用常規(guī)稻品種;小窩眼:每穴3~5粒,適用雜交稻品種。
(二)機械準備
機器行距可為20cm、25cm兩種固定規(guī)格,常規(guī)稻一般使用20cm固定行距,雜交稻一般使用25cm固定行距。機器投入作業(yè)前,需按使用說明書的要求對機器進行必要的檢查。
1.啟動前:檢查燃油、機油、液壓油、冷卻液(水)、空氣濾清器等;檢查螺栓有無松動,各部聯接是否可靠;排種窩眼是否調好。
2.啟動后:檢查剎車、播種部液壓升降、排種器轉動是否正常、機器前進后退是否正常等。
3.機器調整:根據品種、播種密度等要求調整穴距,可參考下表:
播種行距播種穴距畝穴數播種行距播種穴距畝穴數
20cm10cm3.3325cm10cm2.67
20cm12cm2.7825cm12cm2.22
20cm14cm2.3825cm14cm1.90
20cm16cm2.0825cm16cm1.67
20cm18cm1.8525cm18cm1.48
4.機器下田、上岸、過田?。禾锕『退锫洳畲髸r,要使用跳板,下田時用“前進”,出來時用“后退”。如不遵守,可能產生翻車和傷害事故。田間播種過田埂和溝時放下播種部,用低速并踩住差速鎖裝置,與田埂呈直角慢慢前進,后輪上田埂的同時,升起播種部。
5.加稻種:將機器開到田埂邊,踩下剎車踏板,停好機器。逐個打開種子箱蓋加種,加好后請蓋好。加種時,要自然倒入,不要用手按壓已倒入種子箱內的稻種,以免影響排種。雨天播種加種時,要絕對防止稻種被雨淋濕,否則會影響排種。
(三)直播要求
先試播,播種4~5米后停止,檢查播種情況。檢查每穴播種的谷粒數是否均勻、符合要求;播種穴距是否符合要求;播種槽、排水溝的深淺狀況;雍泥狀況等。
四、田間管理
直播稻應根據直播水稻品種和稻田肥力適時適期合理施肥,總施肥量一般掌握在每畝純氮10~12kg。在施氮肥總量中,基肥占40%~50%,分蘗肥占30%~40%,穗粒肥約占20%;在施磷肥總量中,基肥占60%~70%,穗粒肥占30%~40%;在施鉀肥總量中,分蘗肥和穗粒肥各占50%。在田面濕潤時施肥。
基肥應在耕地前根據土壤肥力狀況施用,要求做到有機肥、長效肥與速效肥搭配,氮、磷、鉀齊全??擅慨€增施1包(200g)大粒鋅和1包(4kg)大粒硅、1包(200g)持力硼,整田時施入。
在稻苗葉齡3葉期施用分蘗肥,也可結合第二次化學除草,將除草劑和化肥同時施用,施后保水3~5天。
穗肥的施用應據葉色苗情適時適量。在葉色退淡的基礎上,葉齡余數3.5~2.5葉時施促花肥。在葉色退淡的前提下,葉齡余數在1.5~1葉時施?;ǚ?。
粒肥每畝施尿素和氯化鉀各3kg,見穗時施入,同時在抽穗前3~5天和齊穗后結合病蟲防治,葉面噴施尿素和磷酸二氫鉀2~3次,每次每畝用尿素500g、磷酸二氫鉀150g加速樂硼50g對水50kg于15時至傍晚前噴施,每兩次之間間隔7天~10天。
五、適時收獲
參考水稻機插部分內容。
六、秸稈還田
參考水稻機插部分內容。
七、機械烘干
參考水稻機插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