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簡稱“浙”,省會杭州。境內(nèi)最大的河流錢塘江,因江流曲折,稱之江、折江,又稱浙江,省以江名。浙江地處中國東南沿海長江三角洲南翼,東臨東海,南接福建,西與安徽、江西相連,北與上海、江蘇接壤。浙江省東西和南北的直線距離均為450公里左右。據(jù)全國第二次土地調(diào)查結(jié)果,浙江土地面積10.55萬平方公里,為全國的1.1%,是中國面積較小的省份之一。
浙江是吳越文化、江南文化的發(fā)源地,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fā)祥地之一。早在5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就有原始人類“建德人”活動,境內(nèi)有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年的馬家浜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是典型的山水江南、魚米之鄉(xiāng),被稱為“絲綢之府”。
浙江東西和南北的直線距離均為450公里左右,陸域面積10.55萬平方公里,為中國的1.1%,是中國面積較小的省份之一。浙江山地和丘陵占74.63%,平坦地占20.32%,河流和湖泊占5.05%%,耕地面積僅208.17萬公頃,故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說。
土地調(diào)查是一項重大的國情國力調(diào)查。浙江省第二次土地調(diào)查自2007年啟動,歷時3年,至2010年1月完成了標準時點(2009年12月31日)調(diào)查成果的匯總分析,全面查清了浙江省土地利用狀況,掌握了各類土地資源底數(shù)。2014年6月20日,經(jīng)省政府同意,省國土資源廳、省統(tǒng)計局今天聯(lián)合公布浙江省第二次土地調(diào)查主要數(shù)據(jù)成果。
截至2009年12月31日(標準時點),浙江省耕地2980.03萬畝,占18.83%;園地943.52萬畝,占5.96%;林地8530.94萬畝,占53.91%;草地155.76萬畝,占0.97%;城鎮(zhèn)村及工礦用地1333.49萬畝,占8.43%;交通運輸用地319.07萬畝,占2.02%;水域及水利設(shè)施用地1289.53萬畝,占8.15%;其他土地273.53萬畝,占1.73%[14]。
浙江省的土壤以黃壤和紅壤為主,占浙江省面積70%以上,多分布在丘陵山地,平原和河谷多為水稻土,沿海有鹽土和脫鹽土分布。
注:浙江省海洋資源十分豐富,海岸線總長6486.24公里,占中國的20.3%,居中國首位。其中大陸海岸線2200公里,居中國第5位。有沿海島嶼3000余個,水深在200米以內(nèi)的大陸架面積達23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26萬平方公里。面積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島有3061個,是中國島嶼最多的省份,其陸域面積有1940.4萬公頃,90%以上無人居住。其中面積495.4平方公里的舟山島(舟山群島主島)為中國第四大島。
浙江岸長水深,可建萬噸級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線290.4公里,占中國的1/3以上,10萬噸級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線105.8公里。東海大陸架盆地有著良好的石油和天然氣開發(fā)前景。港口、漁業(yè)、旅游、油氣、灘涂五大主要資源得天獨厚,組合優(yōu)勢顯著。截至2013年,有港口58個,泊位650個,年吞吐量2.5億噸。海岸灘涂資源有26.68萬公頃,居中國第三。舟山是浙江唯一的海島市,是國家重點開發(fā)區(qū)域之一。
浙江海域遼闊,氣候溫和,水質(zhì)肥沃,餌料豐富,適宜多種海洋生物的棲息生長與繁殖。生物種類繁多,素有“中國魚倉”美譽。
浙江可供海水養(yǎng)殖的品種:石斑魚、鮑魚、扇貝、海參、鰻鱺、褐菖鮋、黑鯛、真鯛、鱸魚、鮸狀黃姑魚、黃條鰤、河豚、卵形鯧鲹、鯔駿魚、海鰻、中華烏塘鱧、中國對蝦、日本對蝦、斑節(jié)對蝦、長毛對蝦、刀額新對蝦、脊尾對蝦、梭子蟹、青蟹、海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