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91在线,国产青榴社区91精品,天天看片天天av免费观看,污视频网站在线观看免费

資訊首頁 > 農業(yè)快訊

河北省2017年秋季小麥播種及冬前管理技術意見(全文)

2017年09月19日 13:58來源:河北省農業(yè)廳點擊量:0

河北省2017年小麥秋種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綠色高產高效為目標,以節(jié)水優(yōu)質為核心,以推廣節(jié)水品種及配套技術和農機農藝結合的規(guī)范化耕作播種技術為重點,進一步優(yōu)化種植結構,全面提高播種質量,奠定小麥豐收基礎。重點抓好7個關鍵環(huán)節(jié)。

小麥-攝圖網

一、以節(jié)水品種為重點,優(yōu)化種植布局

以推廣節(jié)水高產穩(wěn)產品種為重點,擴大優(yōu)質專用小麥種植面積。建議今年總體品種布局為:

1、冀中南部區(qū)域,重點種植以下品種:衡4399、觀35、石農086、中麥155、河農6049、石麥22、邯6172、濟麥22、農大399、嬰泊700、邯麥15、邢麥7號、山農20、冀麥585、河農7069、魯原502、石新828、輪選103等。

2、冀中北部區(qū)域,重點種植以下品種:河農6425、中麥175、滄麥119、京冬18、輪選169、輪選987、河農130、農大5181、京花11、河農6049等。

3、優(yōu)質強筋小麥,主要種植藁優(yōu)2018、藁優(yōu)5218、藁優(yōu)9415、石4366、師欒02-1、石優(yōu)20等。

二、以足墑播種為重點,打好節(jié)水基礎

小麥“七分種,三分管”。足墑播種既是保證苗齊、苗勻、苗全的關鍵,也是實現全生育期節(jié)水栽培的基礎。目前,距小麥適宜播種期還有一段時間,土壤墑情變化很大,各地要采取多種措施,確保足墑播種。一是提倡帶棵洇地。即在玉米灌漿中后期帶棵洇地,既能提高玉米產量,又能保證小麥足墑播種,實現一水兩用。二是造墑播種。前茬收獲后,土壤墑情欠缺的地塊,提倡造足底墑,避免澆蒙頭水(黏土地除外)。三是趁墑播種。播種期土壤墑情充足,能夠保證出苗質量和冬前小麥需水的地塊,可以趁墑播種。

三、以把控播量為重點,創(chuàng)建合理群體

按照地力、播期、品種和播量相配套的原則,重點抓好以下幾項關鍵措施。

1、合理播量。近年來,播量有逐漸加大趨勢,造成群體偏大、倒伏威脅加重。要根據地力、播期和品種特征,確定合理播量。在適宜播期范圍內,冀中南麥區(qū)掌握畝基本苗20萬~25萬,冀東麥區(qū)25萬~30萬,冀北麥區(qū)30萬左右。因前茬作物成熟推遲致使播種偏晚的區(qū)域,播量要適當加大,每晚播一天每畝增加1萬基本苗,但最多不宜超過35萬。

2、適期播種。適期播種是確定合理播量的前提。冬性品種在日平均氣溫16~18℃,半冬性品種在日平均氣溫14~16℃為適宜播種期。在適宜溫度下播種,從播種到越冬前的活動積溫可以達到500~600℃,小麥個體長勢達到主莖葉5~6片、株莖數3~5個的壯苗標準。在每畝基本苗20萬~25萬時,冬前群體總莖數可控制在70萬~100萬的適宜范圍。在一般年份,南部麥區(qū)播期掌握在10月8日~18日,中部麥區(qū)10月5日~13日,北部麥區(qū)10月1日~8日,冀東麥區(qū)9月26日~10月5日。

四、以種子處理和秋草除治為重點,實現精準防控

小麥種子藥劑拌種或包衣是有效控制土傳、種傳病害及地下害蟲等危害的關鍵措施。雜草秋治是除治禾本科惡性雜草的關鍵,也是實現綠色防控的重要舉措,此時用藥量小、成本低、效果好,同時可以減少環(huán)境污染和飄移藥害發(fā)生。

1、種子處理。選用6%戊唑醇+70%吡蟲啉種衣劑進行種子包衣,或用22.6%噻蟲嗪+2.2%咯菌腈+2.2%苯醚甲環(huán)唑拌種,可防治土傳、種傳病害和地下害蟲等多種病蟲害,達到“一包多防”,同時實現對蚜蟲的長效防控。

2、雜草秋治。禾本科惡性雜草在我省部分區(qū)域呈“島嶼型”加重發(fā)生趨勢,對小麥生產造成潛在威脅。提倡每3年左右深翻一次為主的防治措施,壓低病蟲草害基數。在此基礎上,一般在小麥3~4葉期,雜草2葉1心至3葉期進行秋季化學除草。防治野燕麥、看麥娘、黑麥草等禾本科雜草,畝用6.9%驃馬乳油40~60毫升加水30公斤進行葉面噴霧。防治節(jié)節(jié)麥、雀麥,畝用3%世瑪或3.6%闊世瑪,加水30公斤噴霧。防治播娘蒿、薺菜、豬殃殃等闊葉類雜草,畝用75%苯磺隆干懸浮劑1.0~1.8克,或10%苯磺隆可濕性粉劑,或20%使它隆乳油50~60毫升,加水30~40公斤,均勻噴霧。防除堿茅、硬草,在小麥出苗后,每畝用25%異丙隆可濕性粉劑200~400克,加水20公斤噴霧。

3、統(tǒng)防統(tǒng)治。大力推廣利用大型施藥機械、植保無人機等先進設備進行專業(yè)化統(tǒng)防統(tǒng)治,提高作業(yè)效率和防治效果,減少農藥用量和包裝物污染。噴施除草劑應采用扇形噴頭,有條件的地方可使用自走式噴桿噴霧機施藥,角度80~100度,距作物高度40~70厘米,以保證最佳效果。

五、以控氮減磷補鉀為重點,提高利用效率

科學施肥是提高產量和品質的主要措施。針對目前生產上存在的氮肥磷肥施用量大、鉀肥用量相對不足的實際,要根據產量目標和土壤肥力,進一步優(yōu)化施肥技術,提高肥料利用率。

1、增施有機肥。要充分利用畜禽養(yǎng)殖糞污等廢棄物資源,增施有機肥,替代部分化肥施用,改善土壤結構,提高耕層有機質含量。一般高產田畝施有機肥2500~3000公斤,中低產田畝施有機肥3000~4000公斤。

2、精準配方施肥?;适┯靡鶕寥婪柿λ胶彤a量目標確定,做到減量精準配方施肥。一般麥田畝總施純氮14~16公斤,其中底施純氮6~8公斤,五氧化二磷7~8公斤,氧化鉀5~7公斤。在搞好測土配方的基礎上,確定氮、磷、鉀、微肥合理配比,大力推廣施用配方肥。積極推廣施肥播種復式作業(yè),施肥深度不低于10厘米,應施在種子側下方3~5厘米。

六、以農機農藝融合為重點,促進節(jié)本增效

農機農藝融合,可以提升作業(yè)質量和效率,實現節(jié)本增效。

1、秸稈還田。玉米成熟后要及時進行收獲,大力推廣玉米收獲與秸稈粉碎還田聯合作業(yè)。不論是直接還田還是間接還田,要求做到秸稈粉碎細碎,避免秸稈過長影響小麥出苗和生長。在秸稈粉碎后,旋耕和深翻前,除按常規(guī)施肥外,每畝按100公斤秸稈,再加10公斤碳酸氫銨或3.5公斤尿素,有條件的每畝再加2-3公斤秸稈腐稈劑,以加快秸稈腐爛。

2、深松整地。連續(xù)3年以上旋耕的地塊,須深松30~35厘米。近3年內深松過的地塊,可旋耕2~3遍,旋耕深度要在15厘米以上。旋耕后要耙耱、鎮(zhèn)壓,做到耕層上虛下實,土面細平,無明暗坷垃。

3、精細播種。采用12~15厘米等行距種植,播種機播幅之間相隔1個行距的寬度。播種深度一般掌握在3~5厘米。播種作業(yè)時機具要勻速慢走,以時速4~5公里為宜,保證下種均勻、深淺一致、行距一致、不漏播、不重播。

4、播后鎮(zhèn)壓。播后鎮(zhèn)壓是提高小麥苗期抗旱能力和出苗質量的有效措施。各地要選用帶鎮(zhèn)壓裝置的小麥播種機械,在小麥播種時隨種隨壓,之后,采用專門鎮(zhèn)壓器進行鎮(zhèn)壓,提高鎮(zhèn)壓效果。播后鎮(zhèn)壓要抓住最佳時機:晴天、中午播種和墑情稍差的,要及早鎮(zhèn)壓;早晨、傍晚或陰天播種,墑情好的可延后鎮(zhèn)壓。土壤含水量過高的,要密切關注墑情變化,待墑情適宜時進行鎮(zhèn)壓。鎮(zhèn)壓器的重量應在100~130公斤/米播幅。

七、以促弱控旺為重點,培育冬前壯苗

抓好冬前麥田管理,是培育冬前壯苗、確保安全越冬和為翌年春季麥田管理爭取主動的關鍵,也是實現節(jié)水穩(wěn)產栽培的基礎。

1、澆越冬水。中南部地區(qū),土壤墑情適宜、整地質量高、底肥充足、生長正常、群體適宜的麥田,冬前不澆越冬水。北部麥區(qū)及中南部沙薄地或整地質量差、跑墑嚴重、秋季干旱的麥田,越冬前要適時澆好封凍水,確保小麥安全越冬。冬灌時間一般在日平均氣溫穩(wěn)定在3~4℃、水分可及時下滲時進行,土壤封凍前完成。提倡節(jié)水灌溉,禁止大水漫灌,灌水后及時劃鋤,松土保墑,做到冬水春用。

2、冬前促控。冬前有旺長趨勢的麥田,在越冬前要采取機械鎮(zhèn)壓或化控措施,控旺促壯。底肥不足、苗子偏弱的麥田,要結合冬前澆水,適量補施化肥,促弱轉壯。

85%的人還看了
你可能也愛看
附近熱門土地
最新資訊
查看更多資訊
加載中...
火熱
招募中
城市
姓名

下載土流APP

獲取一手地塊信息

小土給您發(fā)了元的新用戶紅包
距離領取結束時間還剩
-
-
-
恭喜獲得土流紅包
0
已存入您土流APP的賬戶券包
您可下載app進行查看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