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蒿是菊科植物大籽蒿的全草,一般生于海拔500-4200米的路旁、荒地、河灘、草原、干山坡或林緣等地,大多時候都被我們當作野草,其實它不僅可以全草入藥,還可以當成野菜食用。那么,白蒿的功效與作用禁忌有哪些?是艾草或茵陳嗎?怎么吃?
一、白蒿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
1、治療熱黃和心痛?。喊纵锶輷v汁,可治療熱黃和心痛病。
2、治腹瀉或痢疾:白蒿葉干燥后研成末,以米飲和一匙空腹服之,可治夏天突發(fā)腹瀉或痢疾。
3、抑菌:白蒿中分出的倍半萜r-內(nèi)酯對金黃色薄萄球菌、大腸桿菌等在體外有抑制作用。
4、治急性細菌性痢疾:白蒿鮮草或干品,用水煎服,可治療急性細菌性痢疾。
5、治淋瀝疾:白蒿燒成灰后淋出汁來煎湯,可治淋瀝疾。
6、白蒿有清熱利濕、涼血止血的功效,久服輕身益氣耐老、面白長年,還可治療風濕寒熱邪氣、熱結黃疸等疾病。
二、白蒿有什么食用禁忌?
白蒿沒有什么明確的相克食物,一般食材都可以混吃,但是脾胃虛寒者、經(jīng)期女性最好不要吃,和其他藥物一起吃可能會發(fā)生相互作用,建議咨詢醫(yī)生后再服用。
三、白蒿是艾草嗎?
白蒿不是艾草。種屬不同:白蒿是桔梗目、菊科、管狀花亞科、菊亞族、蒿屬植物;艾草是菊目、菊科、管狀花亞科、蒿屬、艾草種植物。氣味不同:艾草香味濃烈,白蒿氣味清香。外形不同:白蒿的枝葉大多是卷曲成團狀的,顏色為灰白色或灰綠色,表面有白色茸毛,葉片為卵形、倒披針形、條形等;艾草的葉片比較厚且大,呈紙質(zhì)狀,表面有灰白色短絨毛,后面有灰白色蛛絲狀密絨毛,下端的葉子呈近圓形、寬卵形等。
四、白蒿是茵陳嗎?
白蒿不是茵陳。民間有俗語:“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白蒿當柴燒”,二者本來是同一種植物,只是生長季節(jié)不同,因此名字不同。三月長出來的叫茵陳,這時候它是很好的藥類,具有清熱利濕、保肝護肝的作用;等到四月就是蒿了,其價值遠遜于茵陳,蒿和茵陳都是可以當做野菜吃的;到了五月,蒿就長高長壯,桿子變得很硬了,既不能當藥也不能當野菜,只能拔來當柴燒了。很多時候大家都把白蒿和茵陳搞混淆,但是二者還是有所區(qū)分的,特別是它們的藥用功效是存在一定的差異的,切不可混為一談。
五、白蒿怎么吃?
每年的清明節(jié)之際正是白蒿風華正茂之時,它既是藥材,也是野菜,它的吃法有很多。白蒿當野菜時可以給包子、團子做餡,可以摻進玉米面蒸窩頭,可以清拌豆腐,也可以蒸熟了吃、炒著吃等;當藥材可以曬干了研末,或搗汁,或煎湯服。